|
文章內容
踐初心務實擔當 強舉措奮楫篤行 中共漢中市南鄭區圣水鎮委員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南鄭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經濟強區的起步之年。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神聚力,是理清發展思路、明晰目標路徑、細化具體舉措的必要之舉。圣水鎮作為全區唯一一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我們將堅持“產業興鎮、產城融合”發展思路不動搖,立足綠色發展這一定位,圍繞抓實鄉村振興、堅持“項目為王”兩條主線,聚焦分片開發、資源盤活、農旅融合三大行動,突出學習宣傳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人才隊伍、防范風險、改革創新、作風效能五項重點,力爭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城鎮功能、城鎮商圈、人口聚集實現五大突破,為南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一、立足“一個定位”,鋪就綠色發展黃金線 堅持以“綠色循環、漢風古韻”戰略為指引,緊扣建設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為目標定位,依托圣水“山、川、灘”兼有的空間布局,以現代農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推動農業開發帶動綠色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全面融合協調發展,聚力建成特色農業發展的核心功能區和承載區。一是堅持糧食安全底線不動搖。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撂荒,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農化”用地,切實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實施優質糧油工程,擴大高檔優質稻、超級稻生產規模,打造知名優質大米品牌。二是高質量發展特色農業。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特色盆景、大鯢、生豬、食用菌等特色產業,持續提升“一村一特”品牌效應,加快打造市級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和優質農蔬產品供應基地,推動農業主導產業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集聚化發展。健全農機服務體系,加強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抓好一批特色優勢產業生產加工技術研發,建設智慧農業示范鎮。健全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促進農產品銷售線上線下融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支持,推動涉農金融機構回歸本源。三是深挖特色產業后續開發。加大龍頭山水產養殖等龍頭企業扶持力度,開發以“鯢”為主的產業鏈延伸。大力推進王營村食用菌基地提質改造和高標準示范園建設。進一步加大食用菌后續產品研發力度,建立食用菌產銷信息平臺,實現產銷動態監管。鼓勵個體、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參加各類展會活動,鞏固拓展國內傳統市場,積極開拓省內外新興市場。加快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以有條件建設區為巢,引進1-2家農產品物流企業,解決農產品季節性銷售難題。 二、抓牢“兩條主線”,點燃追趕超越新引擎 搶抓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契機,依托鎮域內豐富特色產業資源,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持續抓實鄉村振興這一主線。搶抓重大歷史機遇,緊緊圍繞目標任務,樹立“問題、危機、統籌”三個意識,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等工作重點,拉出清單搶時間,倒排工期趕進度,掛圖作戰保質量,超前謀劃、精準發力,全力以赴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二是堅持“項目為王”這一工作主線。嚴格落實重點項目“四個一”包抓工作機制,切實推動在建項目按期投用,開工項目有效推進,謀劃項目落地動工。按照“城鄉協同,互通互融”發展思路,聘請專業團隊,深入挖掘山水環境、選址布局、傳統風貌和產業發展等要素,明確以做大做強現代農業(食用菌、大鯢、中藥材、精品苗木)和加快推進圣水農業產業園建設的發展方向,形成 “布局合理、彰顯特色、全面推進”的總體格局。完善《鎮區風貌規劃設計》《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規劃》《美麗宜居示范村“三圖一集”設計》《海綿城鎮建設規劃》《園林城鎮建設規劃》5個規劃。2023年,全鎮擬實施項目30個,總投資17283.5萬元。其中:擬實施市政設施建設項目6個,預投資1082萬元;擬實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4個,預投資1070萬元;擬實施鎮容鎮貌改善項目3個,預投資3108萬元;擬實施配套設施完善項目6個,預投資9027.5萬元;擬實施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及衛生廁所建設項目2個,預投資500萬元;擬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8個,預投資1746萬元;擬實施村容村貌提升項目1個,預投資750萬元。建立以特色種養為主、加工業為輔的產業發展體系,沿山建成以山口村為核心的精品苗木花卉基地8000畝、沿川建成紅光片區以元胡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7550畝、沿江建成規模300萬尾的漢中大鯢養殖示范園;抓實永紅大禮堂和莊房集鎮污水管網鋪設等項目,不斷完善集鎮基礎設施,提升集鎮品質。大力開展院落環境整治、積極打造“花草長廊”,科學布點“微小景觀驛站”等,全力將圣水建成區域中心城市的“后花園”;完善“智慧黨建”管理平臺,優化平安建設格局,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楓橋式”綜治中心、司法調解中心、治安處理中心及應急處置中心作用;完善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全力構建起農旅、康養、科技、教育等多領域產業項目融合發展格局。 三、聚焦“三大行動”,刷新鎮域建設新顏值 堅持“一體規劃,分片開發”建設原則,盤活用好土地、項目資源,持續推進農旅深度融合發展,以新擔當、新作為展現圣水新面貌、新風采。一是大力實施分片開發行動。積極推進“社會投資人+EPC”模式,大力實施城鎮更新、分片開發,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有力盤活、撬動項目開發資源,切實解決城鄉融合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助推圣水高質量發展。二是大力實施資源盤活行動。深入開展與專業機構土地招商合作,科學有序盤活土地資源,通過建設未來園區、未來工廠、未來社區等政策尋求突破,著力形成開發土地有序出讓的局面;有效盤活在建的老黃溝、餐飲一條街、秦巴物流等項目資源。全力推進移民安置區開發工程,分期分批盤活移民安置區剩余房產資源。同時,加大對上銜接,盤活鎮域內閑置國有資產。三是大力實施農旅融合行動。以苗木花卉之鄉為切入點,進一步做好綠色鄉村文化,持續開發圣水寺、娘娘山等旅游景點文化。全面發掘農村人才,在深挖市級非遺文化“漢水古琴”、漢服文化等創作人為圣水人的基礎上,加強各類優秀人才的尋找,通過實地觀摩等活動,將農村古文化與大都市相結合。積極籌備農旅文化等系列活動,做好漢文化研究闡釋、對外傳播、轉化創新等工作,創新推出農旅結合沉浸式、互動式項目,讓漢文化風范在新時代流金溢彩。 四、突出“五項重點”,打造協力奮進新格局 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著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著力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凝聚合力、引領發展。一是強化政治建設。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以黨的建設來引領和統籌發展,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工作不動搖,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二是全力打造專業人才隊伍。堅持“人才興鎮”理念,做好返鄉人員創業保障;建立高校合作制,招引一批擅長企業經營管理和熟悉金融、項目建設的專業優秀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三是統籌做好防范風險化解。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加強和改進群眾信訪工作,不斷提高精細化治理水平和各類風險隱患的研判處置能力。四是推進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賦予圣水的重要使命和職責,突出創新引領和市場化運作,以改革尋突破,靠改革添動力,向改革問效益。五是持續提升作風效能。堅持學用結合、查改貫通,結合“進、知、解”活動,踐行一線工作法,大力發揚“勤快嚴實精細廉”優良作風,將“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使命感融入雙招雙引、疫情防控、鞏固銜接等重點工作中,以干部作風大轉變,推動工作效能大提升。 五、力爭“五大突破”,聚合質效提升新動力 動力強,鎮域發展活力才強,后勁才強,作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更應為全區推進全面振興樹好標桿、做好表率、創造樣板。一是力爭招商引資大突破。優先引入農業物流貿易企業、農業產業發展公司等聚人氣并能立即見效的項目和有重大影響力的項目落地圣水,全力做好各項要素保障和服務工作。二是力爭產業發展大突破。邀請陜西理工大學教授為圣水把脈,完善產業布局規劃,把控好地產與產業配比,科學、系統、持續進行開發,加快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智慧產業等項目布局。2023年擬實施產業項目12個,預算投資1203萬元。三是力爭城鎮功能大突破。進一步完善集鎮基礎配套設施布局;加大康養產業建設力度,打造形成以升仙村為主的鵬輝農家樂和觀音山旅游點農旅融合康養片區,促進區域融合發展。四是力爭城鎮商圈大突破。加快漢黃路主街、圣湘路、移民安置點等特色商圈開發,利用既有建筑群落,打造沉浸式農業文化旅游休閑綜合體;協調項目建設運營單位在抓好運營招商的同時,持續做好業態招商和主力店招商推介工作。五是力爭人口聚集大突破。全力加快漢峰頤養、康美養老、研學基地等項目建設推進力度,積極謀劃建設未來園區、未來工廠、未來社區,進一步匯聚人口、增強發展人氣。 |